經常在網上看到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,可以通過拍打背部、推拿、按摩等方式,把突出椎間盤拍打回去,并且還有不少“成功”的案例。
腰椎間盤突出后真的可以復位嗎?
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二區主任醫師吳毅表示,想要回答這個問題,首先要了解腰椎間盤的解剖學特點。腰椎間盤位于兩個椎體之間,由髓核、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,其中髓核為中央部分,約占椎間盤橫斷面的50%-60%;纖維環為周圍部分,包繞髓核;軟骨板為上、下部分,直接與椎體骨組織相連。椎間盤在腰椎運動時起類似軸承的作用。纖維環的前側部分和兩側部分最厚,后側部分最薄,所以纖維環損傷容易發生在后側,導致髓核向后方發生突出刺激神經,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。
吳毅指出解釋,腰椎間盤突出實際上就是髓核的突出。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病因,特別是髓核和纖維環的退變,造成局部應力的改變。在常見的誘發因素(外傷、增加腹壓、腰姿不正、突然負重等)作用下,造成纖維環破裂,髓核組織從破裂處不同程度突出,壓迫或刺激神經根,引起神經根水腫和炎癥反應,產生腰腿麻痛等癥狀。纖維環破裂后,使得經過破裂口突出的髓核回納到正常位置是不可能的,因此,可以把突出的腰椎間盤“拍”回去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。
為什么大家會聽信謠言?
初次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癥,或者腰腿痛癥狀較輕的患者,經過臥床休息、藥物、物理治療等方法后,神經根水腫和炎癥反應逐漸消退,患者腰腿痛的癥狀緩解甚至消失。部分患者誤以為突出的腰椎間盤已經復位了。其實不然,突出的髓核仍然存在,只是癥狀表現不明顯或消失。通過腰椎核磁共振檢查可以了解到椎間盤突出的情況。突出的髓核也是造成患者反復發作的原因。
腰椎間盤突出后也有極少數患者出現突出髓核組織的縮小甚至消失,稱為椎間盤重吸收現象,在1984年由Guinto最早提出,但其產生的機制還沒有明確。重吸收的發生與腰椎間盤突出的類型密切相關,腰椎間盤突出發病后的前6個月是重吸收發生的活躍期。所以對于初次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癥,神經根的癥狀不嚴重,經過保守治療癥狀有所緩解的患者,可以繼續觀察。
哪些病人適合保守治療呢?
吳毅認為,初次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癥,病程較短(3-6個月),沒有嚴重的神經根損傷癥狀,不影響生活和工作,經過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,或者可以通過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,改變不正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減輕腰椎的負荷,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程度加重。
什么情況下應該手術治療?
吳毅介紹,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后,癥狀逐漸加重,甚至出現神經根損傷、馬尾神經損傷的癥狀;癥狀反復發作,影響生活和工作;合并腰椎管狹窄、腰椎滑脫等其他腰椎退行性疾病時,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。
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,許多微創脊柱外科技術也在臨床工作中成熟開展。例如椎間盤鏡、椎間孔鏡、顯微鏡及通道輔助下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,脊柱微創外科手術能減少創傷,同時解除神經根的壓迫,是比較好的治療方式。
當然,對于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,選擇何種治療方式,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。建議患者到醫院,經過脊柱外科醫生的專業評估,通過全面的體格檢查,完整的影像學分析,制定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全媒體記者 姚贊原 通訊員 游華玲
來源:廣東科技報健康養生周刊
日期:2019.06.04